PE/VC深陷退出困境无力自拔。数据显示,上半年退出案例下跌至831笔,同比下降33.6%,被投企业IPO案例虽增至471笔,但回报倍数却在向下走。业内希望科创板上市交易,能够缓解VC/PE退出压力,但能否真正获利退出,仍需等待解禁后的表现。
科创板缓解退出压力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831笔,同比下降33.6%,被投企业IPO案例增至471笔,但回报情况不佳。
7月份,科创板开市交易,大量机构投资项目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清科数据显示,7月IPO退出数量大幅增加,共发生415笔,环比上升176.7%。
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合伙人周旼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天堂硅谷投资的项目已经有4家在科创板及港股上市,另有多个项目正在排队。但他表示,一级市场退出情况还难言改善。“科创板还没有进入解禁期,而主板还处于估值历史低位,即使解禁期后的一些股票资产,市场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所以会考虑阶段性继续持有。”
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认为,近期国内资本市场的退出重点是科创,主板IPO节奏并不快,美股和港股在多次破发后不太景气。近期科创板的推出对做科创投资的机构是重大利好,但现在谈回报还为时过早,还要看解禁期过后,企业的表现。
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直言,科创板还没有形成估值基准,“一级市场估值高不代表二级市场估值也高,许多企业会调低IPO估值,这在港股、美股已有很多先例。科创板新股定价主要看二级市场参与者的资金充裕程度和科创板新股的供应量,未来如果科创板投资标的减少,二级市场可能会爆炒,但如果标的持续快速上市,二级市场估值就会回落。”他指出,虽然科创板的推出给了项目更多的退出渠道,但是并不等于投资机构就一定能赚到钱。
同创伟业资本管理合伙人唐忠诚表示,2017年,IPO提速,成为人民币基金退出的大年。希望今年受科创板带动也出现一个退出大年,但目前创业板和主板的IPO依然很难。
一手抓投资,一手抓投后管理
唐忠诚表示,现在投资人关心的不光是IRR(内部收益率),DPI(投入资本分红率)也很重要,很多机构把投后管理和退出作为重要工作。“上半年我们提出四个重点:资金、研究、体系和地域。第三点非常重要,投资公司要有体系,体系是能力的一部分,包括运营管理体系、风控体系、投资体系,还有投后管理体系。老牌投资机构经过多年运作,积累了很多在管项目,退出管理非常重要。”
周旼分析,创投机构在退出方面会遇到四大挑战:一是企业所属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经营不达预期,对赌条款要不要触发,如何客观理性的处理企业生存问题;二是企业不适合国内IPO,而境外退出将面临海外不可测的二级市场环境,如何与企业实控人和股东达成资本化路径共识是一个挑战;三是IPO上市后,二级市场估值低于投资估值,是继续坚守还是止损退出成为挑战;四是机构不具备二级市场能力导致退出股价低于投资人预期或偏离市场均值过大。因而,投前要优化投资约束性条款,保持与中介机构、监管机构、交易所的良好沟通,寻求创新和多元化IPO路径。此外,还要建立与上市公司深度互信,适时推动上市公司并购的退出方案。
岑赛铟认为,投资机构最重要的还是在源头上把控好项目的风险。要想降低风险,就要做到对公司估值有清晰的认知。要想不亏钱甚至多赚钱,入股的价格就极其重要。在市场火热估值炒上天的时候不能跟风,在市场低迷估值合适的情况下要敢于出手。对于公司估值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机构的成败。
王钧也强调,投资的重点还是“好公司”,不管资本市场如何变化,总有退出的机会。
(转载自:中国基金报;记者:房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