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虹软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敲钟仪式
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明星企业,虹软科技自上市起就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其实,在聚光灯没有照到的地方,明星企业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今天我们讲述天堂硅谷投资虹软科技的故事,这既是一个私募团队如何挖掘到市场上明星项目的故事,也是一个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创始团队惺惺相惜、携手前行的故事,更是一个彰显专业聚焦的价值与力量、揭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故事。
专业投资人与企业创始人的惺惺相惜
当被问及为什么投资虹软科技时,天堂硅谷信息技术行业合伙人许肇元先生说道,“做投资不仅要理性地看商业模式和布局,还要感性的去了解创始人的创业动机和对创业是否有真正的理解和坚持,这与公司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虹软科技董事长邓晖先生就是一位对视觉感官领域无比坚持的‘信徒’”。
许肇元先生曾担任美国戴尔公司亚太区云计算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拥有超过二十多年科技与半导体行业从业经验,对AI行业长期的探索、坚守和期待,让他对该领域有着自己的感悟和判断。许肇元先生认为社会中人和人的沟通除了肢体就是语言和视觉,在没有其他辅助的情况下语言和视觉占到80%-90%的比例。人工智能便是在复制人与人的沟通模式,语言和视觉技术将是AI普及化非常重要的第一公里。2015年,当大多数人还未理解AI的未来时,我司信息技术专业团队便已经清晰的锁定未来投资方向:在语音语义和视觉赛道上寻觅合适的项目布局,并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2.2亿元成功入股科大讯飞(002230)。
2017年,天堂硅谷信息技术团队入股了一家不断强化AI大脑的认知智能公司——小i机器人。在一次董事会上,在探讨行业布局和AI发展方向时,董事们共同聊到了视觉和语义融合的重要性,小i机器人的一位董事提到了虹软科技,这是虹软科技第一次进入许肇元的视野。
“一家做手机影像演算法的公司——这是我对虹软科技的第一印象。”在科技领域的多年沉淀,和在美国硅谷多年的从业背景,让许肇元先生快速做出初步判断:“细看过去十几年来,影像视觉技术在终端设备的应用经历过四五次以上的颠覆性迭代,从胶卷、傻瓜机,Nokia到黑莓,PDA到智能手机,每一代新的终端进入市场都是对上一代市场参与者的颠覆,众多知名企业被淘汰掉。而虹软科技20多年的历史积累,经历了这么多次洗礼,不仅存活下来,并且在安卓市场的覆盖率非常高。这一定是一家执着于技术精进,有着市场判断能力,并对人工智能领域充满期待和憧憬甚至信仰的公司。”
2018年1月,许肇元与虹软科技董事长邓晖先生第一次正式见面。这次见面如同老友相聚,相似的海外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及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近乎一致的默契,让许肇元和邓晖在最短的时间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们有很多共同的看法,仿佛遇到了知己,整个交流非常舒服顺畅。我们聊到彼此的爱好和对行业多年的坚守,聊到AI和人的关系,未来将会是人和机器共存的时代,我们甚至探讨到怎样让下一代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准备去迎接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除了交流,给许肇元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遍布虹软科技办公区各个角落的摄影作品。这些都是邓晖的作品,从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冰川湖海,非洲广袤的草原和动物大迁徙,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也能感受到一个职业摄影记录者的情怀。许肇元先生觉得,这是邓晖先生对人文情怀的坚持,也是对影像视觉的坚持,这些坚持相融在一起,昭示着虹软科技的宽广视野与未来。
除了对专业和价值观的相互认同,许肇元在邓晖身上看到的激情和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信仰让他看到了自己多年坚守的原因和意义。“投资只考虑逻辑、财务、法律是不够的,投资要做的长远需要有信仰做支撑。”当对行业的认知融入彼此的价值观,转变为共同信仰的时候,彼此之间的选择便也水到渠成了。
许肇元先生结束和邓晖先生的会面后回到公司,此刻他惊喜地发现,天堂硅谷另外一个专业团队怀着对人工智能领域同样的执着,也发现了虹软科技的技术魅力和成长价值。
天堂硅谷信息技术行业合伙人许肇元
在虹软科技上市仪式上的合影
行业聚焦的转型之路没有“捷径”可循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是天堂硅谷信息技术合伙人王伟先生。
“我们团队一直关注人工智能三个细分领域,分别是机器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在机器视觉领域,我们选择项目主要看技术、模式和团队三个方面,我们要找的项目一定是技术过硬,模式可以大批量复制且商业化也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位于杭州的虹软科技刚好符合我们的各项筛选标准。”对于聚焦于信息技术领域,布局了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众多项目的王伟团队来说,找到虹软科技似乎是一个必然事件。
但在通往“必然”这条路上,王伟其实并非一帆风顺。
王伟回忆到,最初加入天堂硅谷从事投资业务时,并没有刻意聚焦在某一个行业。“以前靠做IPO项目,是因为中国的投资跟国外的投资环境不一样,中国的资金还是以短线的资金居多,国内的投资机构普遍都是这样,什么行业都看,主要看中后期,有个几千万利润,就去赌一赌能不能IPO。这个商业模式在以前是成立的,主要是赚PE的剪刀差,利差”。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乃至产业方的加入,投资这个行业俨然已变成“红海”,“哄抬物价”的直接影响就是投资成本的急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二级市场估值越来越趋向港股和美股,依靠IPO项目赚取利差的商业模式显然越来越不符合未来趋势。与同时期的很多投资人一样,王伟开始思考如何摆脱 “上市为王”、“靠天吃饭”的不安全感。
2015年,天堂硅谷开始在全集团大力推进行业聚焦,依靠提升团队专业化能力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王伟成为公司行业聚焦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并把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重点聚焦方向。
“刚开始聚焦的时候确实比较困难。因为你本来是什么行业都可以看,Pre-IPO项目那个时候也比较好找。但当你行业聚焦以后,只能围绕一个方向去看项目,首先就要抵住诱惑,其次要耐得住寂寞。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行业,大多都是偏早期的项目,能有一个亿的营收都挺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对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的把控以及企业核心技术的判断能力要有质的提高。”
凭借天堂硅谷在并购业务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同业内龙头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基金是实践行业聚焦的一条可行路径。2017年,王伟团队联合远光软件(002063)共同发起行业基金,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投资机会。在这一期间,王伟同远光软件有了紧密的合作,同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双方在寻找项目、判断项目上形成了非常有效的优势互补。远光软件从行业角度对被投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提供专业意见,而王伟团队则发挥了在资产端的发现和整合能力。此次锁定虹软科技作为潜在优质投资标的,就是双方意愿的一个共同表达。
就在王伟团队准备与虹软科技管理团队进行沟通的时候,他们发现许肇元和创始人已经有很深入的交流,于是两个团队发挥各自优势,默契配合,迅速完成投资尽调、决策和商务沟通等工作,成功入股虹软科技。
回想起自己的专业聚焦之旅,王伟感慨这条路没有真正的“捷径”。即使是与龙头企业合作设立行业基金,看似是借船出海,依然要依靠团队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不断积累,来换取合作方的信任和尊重。但反过来看,专业聚焦的受益方最终还是团队自己。随着类似虹软科技这样优质投资项目的不断成功孵化,许肇元团队、王伟团队等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和优秀创业团队所熟知、所认可,在专业聚焦这条道路上走的也越来越起劲儿。
私募投资新时代 不聚焦则出局
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无疑正在经历一次“严冬”,有人把企业“过冬”的应对之道总结成四句话:穿上流动性的“棉袄”,苦练专业聚焦的“内功”,站在趋势性细分赛道的“阳光地”里,和优质机构“抱团取暖”。告别了过去吃政策红利、吃市场价差的野蛮生长时代,能在此轮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的一定是那些已在专业聚焦上有了深厚积累的公司。
早在2015年,天堂硅谷就前瞻性地提出了行业聚焦的战略,并着手引导各业务团队强化在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能力和差异化优势。围绕重点聚焦方向设立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大消费四个产业集群,通过事业部制的集中管理,加强在项目资源、投研能力、判断能力、投后管理、项目退出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为了帮助各团队克服在聚焦初期必然遇到的对细分行业不够了解、研究不够深入的难题,天堂硅谷还引入了“行业合伙人”制度。行业合伙人在境外叫做Venture Partner,实际上在国外已经是一个较常规的运作模式,就是将某些在特定行业里面已经沉淀非常久,有很长的实战经验的行业大咖,直接延请对接到私募基金的管理平台上,嫁接其在产业方面的经验和判断力,帮助内部团队快速完成行业研究能力的积淀和项目的历练。许肇元就是天堂硅谷的行业合伙人之一,他和王伟团队在虹软科技项目上分工合作,相得益彰,就是天堂硅谷利用多种手段促进行业聚焦的完美体现。
现在距离天堂硅谷提出行业聚焦战略已经近5年时间,各条线团队的专业聚焦之路走得越发坚定和从容,植根于细分赛道的专业判断标准也已逐渐清晰,逐步形成的多个细分领域的产业闭环,也使得投资赋能的意义也更为具象。
谈到虹软科技之后下一步的投资布局,王伟表示会继续坚定的执行行业聚焦策略,加强同行业内龙头企业和公司行业合伙人的合作,特别是沿着虹软科技所处的产业链做投资延伸。王伟说:“我们投了虹软科技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投虹软体系衍生出来的企业。因为虹软科技是一家技术非常牛的公司,它以前已经孵化出了当虹科技,现在又孵化出另外一家人工智能领先企业,从很小的投资起家,两年时间已经有很可观的收益”。
是的,行业之路在聚焦,但投资之路却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