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由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天堂硅谷联合主办的“聚焦行业 洞见未来”线上直播分享课顺利举办。这是天堂硅谷今年以来联合主办的第二场浙江金融公开课活动,天堂硅谷高级合伙人、基金总部总经理袁苇琳担任主持人,同时邀请钜派财富执行董事钱晓波、中国银河证券杭州新塘路营业部副总经理常瑜、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副行长蒋帆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股权募资新机遇何在?”。
如何认识当下股权投资市场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停滞,也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挑战。就股权投资市场而言,2020上半年新募集基金总额4318.40 亿元,投资金额2669.25 亿元,均同比下降了近30%。
回顾股权投资行业近30年的发展,一方面竞争加剧、监管趋严,另一方面利好也不断,尤其是2019年科创板的正式推出为 VC/PE 基金的退出迎来利好。总体来说,股权投资市场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袁苇琳:
各位如何看待当下的股权投资市场?
钱晓波:
这正体现出当下比较火的一个词——“慢牛”,股权投资行业整体是缓慢向上发展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疫情冲击、募资量和投资额回调。
拿工作中感受最深的例子来说,在2014年、2015年股权投资行业火热的时候,当投资人面对“能不能接受5年的投资项目,退出年化收益率为8%?”时,大部分投资人是面露难色的。而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投资人在P2P等金融产品里踩过雷,投资经验慢慢积累丰富后,对股权投资的认识变得更加理性。股权投资不是一夜暴富、一年翻几番的投机品,投资人开始理性接受退出年化收益率8%左右的产品。同时理财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走向专业。近几年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比如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落地,也为股权投资行业吹来春风。
所以我认为,在股权投资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挫折。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过程的跌宕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 常瑜:
现在资本市场每周约有10-15只新股上市,一年约有500-600个企业上市。市场能承受住如此体量的发行规模,说明目前市场质地已不同于往年。近2年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改革,使得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很大变化。二级市场与股权投资行业的流动性息息相关,这些变化这是资产管理行业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看好股权投资的原因之一。
券商、投行、三方机构与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间需要资源共享,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共同推动市场的进步。
● 蒋帆:
当下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我也认为是“慢牛”趋势。我支行托管了400多支私募股权基金,涵盖70%的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现在很多项目到了陆续的退出期。从整体退出回报看,私募股权投资收益并不是几倍、十几倍,年化基本约10%,个别高的可以达到20%。投资者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回报率诉求也趋于理性。
从企业对股东的回报看,股东的回报诉求也在趋于理性。我行托管基金投资的企业,很多是行业领先企业,在细分行业已深耕了多年,拥有诸多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企业上市的可能性更高。
如何看待当下募资寒冬?
近几年募资难度加大,又遇上新冠疫情,挑战更大。众多股权基金募集周期也被动拉长。具体到股权基金的LP,2020上半年超6500家机构及个人LP 参与1000余支人民币。其中,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国资 LP投资活跃度最高,出资占比最高,合计占比 60% 以上。市场化母基金、 高净值个人等其他纯市场化的社会资本,出资难度增大。
● 袁苇琳:
钜派财富作为全国知名的、财富管理规模千亿以上的独立三方财富机构,为投资人提供股权投资基金是必不可少的,您是如何看待当下募资寒冬的?
钱晓波:
这几年我们在募资环节经历了很多,的确疫情之下整体融资难度变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投资人较高的投资预期与真实收益之间的差距。在2014年、2015年,投资人普遍对股权投资期望值偏高,到了2020年,股权投资真正的成绩单浮现。投资人慢慢发现,股权投资并不是一夜暴富的,比固收类产品收益高一点,运气好的时候可能收益较多,也有可能不走运最后亏损。从整体退出回报来看,股权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整体符合正态分布,基本在10%~20%左右。投资人开始犹豫,应不应该投资私募股权产品。
第二,客观原因。这几年很多P2P、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暴雷,投资人心理受到伤害,投资变得更为迟疑,导致他们对长期性投资的抵触。
袁苇琳:
从证券公司角度,2019年至今二级市场表现不凡,从广大股民和客户的角度,是更偏向自己炒股还是购买证券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在证券公司的配置偏好如何?
常瑜:
近年来券商的证券经纪业务下滑,慢慢往财富管理转型。随着二级公募、私募销量占比变高,我们进一步认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银河证券作为券商财富管理的前两名,我们会根据投资人需求,拓宽产品深度,用心挖掘私募管理人,为有需求的投资人做好股权方面的资金配置。
袁苇琳:
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承接托管和管理了众多政府引导基金,对股权基金和众多管理人有更深入的对接和了解。从历年来各类引导基金设立LP的组成上看,有什么变化?
蒋帆:
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自成立以来托管了诸多杭州市引导基金,我们发现LP的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早期的私募股权规模小,1000-2000万就属于比较大的基金了。而现在规模普遍达到5亿左右,较早期增加了好几倍。这其中我们发现,LP正在机构化,机构投资者如政府/政府出资平台、大型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乃至券商、险资的比重上升,而个人出资人比例下降。
在杭州银行托管基金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区域性的不知名股权投资基金,虽然注册了有限合伙企业,但募资非常困难。我们在对接股权投资基金时,会将优质的GP管理人推荐给政府引导基金。而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条件也比过去宽松了许多,政府出资对中国股权投资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何看待当下募资寒冬?
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股权投资行业。国务院发文全面推行、分布实施注册制,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上证科创50成分指数已经发布,新三板转板制度已经落地、精选层企业可以直通创业板、科创板。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企业上市审核时间缩短、上市路径增多、可接纳企业标准的改变,对股权投资来说,意味着退出路径更加通畅、投资效率得到了提升。这些是不是意味着股权投资基金又迎来第二春?
袁苇琳:
作为独立的三方财富平台,您眼中的优秀管理人是怎样的?合格投资人是否应该以及如何配置股权投资基金?
钱晓波:
如何挑选优秀的管理人?对于不同结构、不同阶段的管理人,我们的关注人不同,但有很多共性之处:
1、项目来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会关注管理人能不能接触到顶尖项目。比如合伙人中有来自阿里系、腾讯系、今日系创业者,那么他们可能拥有更广泛的优质项目资源。
2、团队的赋能作用。也就是管理人对被投企业的投后管理能力。如果投资后对被投企业不管不问,那么它就不能叫“管理人”,而仅是“投资人”。
3、退出能力。在我职业生涯中有段时间很多IPO暂停了,有些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被投企业去美国、香港上市。项目即使再好,如果仅仅是账面浮盈就没有任何意义,需要最后的退出来证明。
投资人是否应该配置股权投资基金?第一,我们看到现在中国GDP是5%-6%,如果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能达到8%,这完全有悖于经济学常识。权益类投资是值得考虑的投资品种。第二,货币超发下资产价格上涨,权益类产品有可能帮助你跑赢M2、跑赢通胀。我们建议,30%的资金可以配置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20%的资金可以配置二级市场权益类产品。
袁苇琳:
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相辅相成,二级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一级市场股权基金的通畅退出。从证券公司角度,二级市场是业务的权重,如何和一级市场的股权基金做平衡?
常瑜:
股权和股票相辅相成。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主要是两方面,加强科技资本和技术资本。2019年科创板落地,注册制全面加速推进,资本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看到每年五六百家企业挂牌上市,而市场依然坚挺,说明有广度、有深度的资本市场初步建立起来了,这对传统的财富观形成重大冲击。未来财富资本、科技资本持续产生溢价效应,家庭财富将逐渐减少房地产配置,增加股权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配置。
袁苇琳:
资管新规后,银行的资金直接参与股权基金的通道关闭了,尽管现在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银行在直接向客户推荐股权基金方面的意愿怎么样?从满足政府、国资类的资金申请方面,您对管理人的建议是什么?
蒋帆:
在过去资管新规颁布前,我们的确参与了一些私募股权,但在资管新规后已不能通过资管形式参与出资。目前我们探索通过理财子公司平台为高净值客户、上市公司、家族办公室这些有投资需求的客户,专门开发财富管理类产品。虽然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开始推广服务,但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满足政府、国资类的资金申请方面,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政府关注什么。
第一,明确政府出资目的。政府出资是为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以及包括税收、投资规模。我们在推介管理人时,首先会了解管理人有多少储备项目符合政府投资需求。
第二,合规性。合作伙伴的合规性是政府关注的重要指标,合规运营非常重要。
第三,收益类指标。政府出资做LP一般没有十分苛刻的指标,甚至部分收益会让渡给管理人以激励管理人。
以上就是本次直播的内容整理分享。